中國銀行大廈略筆

【編者按】今年10月,香港中國銀行大廈竣工70周年。1950年11月19日,中國銀行香港分行(即現中銀香港)遷入中國銀行大廈辦公。自中國銀行大廈啟用以來,這座當時香港最高建築,成為新中國在香港的象徵,成為那個時代的一個標誌和記憶,成為中銀人心中的驕傲。我們特發兩篇紀念稿件以及中國銀行大廈的歷史照片,表達我們對以鄭鐵如前輩為代表的中銀先輩們的思念和崇敬,激勵我們賡續精神,以百倍信心建設區域內一流現代銀行集團。

閲《中苑》2021年1月刊(總475期)報道:「香港特區政府於今年1月5日對位於德輔道中2號A 的中國銀行大廈,正式掛上由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頒發的『一級歷史建築』的標示牌。」據有關資料列示,這個級別的建築物,被認為  「具特別重要價值,而可能的話須盡一切努力予以保存」。至2020年12月,全港獲評該項榮譽的建築物不足两百幢。

        誠然,中國銀行大廈無論其花崗岩牆身配以中國傳統元素的外部設計、頗具特色的金屬旋轉大門、中國風格的石獅子以至內部金碧輝煌的大堂青銅飾柱、中國古錢幣構圖的天花等等,當人們駐足觀賞,都能感受到這幢建築物的匠心獨運,洋溢心思。

   

香港中國銀行大廈,設計獨特,獲得殊榮,實至名歸。然而,值得人們憶述的更有它伴隨歲月走過的見證 —— 新中國解放前夕,時任香港中國銀行經理鄭鐵如運籌帷幄,以不足400萬元成功投得德輔道中2號A 地皮,從而機智地避開舊政權要求上撥資金的指令,保護了人民財產;在籌建大樓的過程中,據理力爭,贏得訴訟,使中國銀行大廈取代滙豐銀行大廈成為當年香港最高的建築物,大樓於1950年落成,鐫刻在外墻的奠基石,銘記歴史。1949年,鐵老(老中行人對鄭鐵如經理的尊稱)響應號召,率領香港中國銀行員工起義投入新中國懷抱,10月1日在中國銀行大廈升掛五星紅旗,大義凜然,名垂青史。

        大樓啟用於新中國成立初期,在這裡辦公的單位除了香港中國銀行各部,也有統管港澳中銀機構的中國銀行總行駐港總稽核室(後改名港澳管理處,俗稱「港處」);在大樓辦公的還有:中國、民安、太平等保險公司, 當年「銀保一家」 ,關係密切,時至今日,銀保老員工仍視為同事。此外,貿易航運等單位也駐集在大樓,計有:華潤公司、五豐行、華廈船務、南方影業等等。香港中國銀行大廈,誠如中資財經機構的大本營,為國家的建設,為港澳的發展,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。

  這幢曯目的建築物,很自然地成為焦點所在。其中印象最深刻的,莫如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前,凡二十多年的國慶節大型牌樓裝飾,美輪美奐,成為了香港市民觀賞、拍照的打卡熱點,而為了看守牌樓,我們一衆同事24小時輪值,日日夜夜,以行為家。1971年,闊别體壇多年的中國乒乓球隊,再度参加在名古屋舉行的第31届世界乒乓球錦標賽(賽後促成美國乒球訪華,打開中美建交之門),回程順道訪港並在大樓進行表演賽,還有不少內地文藝團隊(例:廣東雜技團等)專場演出,中國奧運代表團到訪等等活動,經常帶來轟動,增添歡樂。1976年,國家領導人周恩來、朱德、毛澤東先後逝世,大樓内設置供市民悼唁的場所,其中於9月18日在營業大堂設置悼唁毛主席的靈堂,莊嚴肅穆,前來悼念的香港市民,竟日不絕。

        香港中國銀行大廈度過了七十春秋,它既是一幢普通的商業大樓,也是啟蒙中銀員工愛國愛行的發祥地;它在各個時期為國家為香港的發展彰顯了重要地位,也經歷了不同年代的幾許風雨;它無論何時、曾經何事,風采依然、形象鮮明!

        今天,相隔四十載落成的香港中國銀行大廈和中銀大廈,矗立香江,各領風采,它們見證了時代的演進,也彰顯了中銀的發展。

許文川(本會榮譽會長)

(本文原載於中苑月刊2021年11月刊,蒙允轉登,以供本會同仁分享)